香港工商舖市場迎結構性機遇|投資移民佈局正當時

2025年香港工商舖市場正經歷關鍵轉折點,據中原(工商舖)統計數據顯示,上月工商舖買賣共錄約376宗成交,按月增加86宗或近三成、按年更升173宗或85%。商舖方面,上月錄約62宗買賣成交,按月、按年分別上升逾37%及51%,反映市場進入「價值修復期」。這波復甦浪潮背後,既有政策紅利驅動,更蘊含國際資金重新配置亞洲資產的戰略佈局需求,為投資移民人士提供獨特機遇。

政策雙引擎:資金流動與稅務優勢
香港政府自2024年重啟「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」,允許3,000萬港元總投資額中配置1,000萬於非住宅物業,此舉直接激活工商舖市場交投。值得留意的是,該計劃豁免投資移民人士的住宅限購令,同時容許將商舖租金收入計入投資回報,形成「以租養貸」的財務槓桿模式。

租金回報率觸底反彈|核心區價值重估
根據世邦魏理仕數據,2024年核心購物區街舖租金回升5.7%,空置率降至7.8%,其中銅鑼灣羅素街、尖沙咀廣東道等一線地段更出現品牌搶租現象。

跨境消費新模式 重塑零售生態圈
儘管北上消費影響部分民生區商舖,但數據顯示2024年訪港旅客突破4,000萬人次,其中過夜旅客人均消費較2019年增長18%,反映「深度體驗經濟」正在成型。值得關注的是,內地電商平台如京東、盒馬鮮生透過「線上引流+線下體驗」模式進駐香港,這種業態轉型亦為香港創造出更多商機。

結語
香港商舖市場正站在「政策催化」、「業態轉型」、「跨境整合」的三重風口,對於計劃透過投資移民獲得香港居留權的人士而言,現階段進場既能享受租金收益與資產增值的雙重紅利,更能透過商舖經營深化與大灣區的商業網絡。隨著「北部都會區」發展規劃逐步落實,這種「低基期、高槓桿、強流動」的資產配置策略,將成為全球化資產佈局的關鍵拼圖。

Blog

Bridgeway Newsletter